今天,微博上有個話題登上了熱搜:#夫妻無肉不歡雙雙查出直腸癌#。醫生表示,夫妻二人皆沒有家族史,最重要的原因是接近的飲食個生活習慣,倆人皆是無肉不歡的類型,長期的高脂飲食容易加重腸胃負擔,最終誘發直腸癌的發生。
長期的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結構是目前已知的高危飲食方式,所以,腸癌有時候也被稱為“富貴癌”。飲食當中缺少膳食纖維、紅肉及過多攝入各種加工肉類、大量飲酒、肥胖,同樣也是導致結直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在這里也要提醒大家幾點:
親人患了癌,但自己生活習慣合理,需要檢查嗎?
需要。增加健康人群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因素其一就是有家族結直腸癌遺傳病史。直系親屬中有患結直腸癌者,特別是連續兩代以上都有的,以及患病年齡在50歲以下的人,其后代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明顯增高,風險概率比普通人群高接近20倍。從這一方面來講,即使平日生活飲食方式非常正常,也要注意復查。
不過,大家也要擺正一個觀點:雖然親屬患癌幾率高,但并不代表一定會患癌,大可不必過于恐慌。
術后恢復正常飲食后要注意什么?
術后3個月左右,患者的排便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能恢復到術前的正常飲食了。
恢復正常飲食之后,日常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不偏食,食物的品種要盡量多。同時注意不吃腌制熏烤、辛辣刺激、含有色素香精防腐劑等不良物質的食物。忌煙酒,多飲水,每天的飲水量要超過1500毫升,多采用燉、煮等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
注意多吃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如芹菜、白菜等綠葉蔬菜,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可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防止便秘。但如果結腸癌向腸腔突起,腸腔變窄時要控制膳食纖維的攝入,防止造成腸梗阻。此時應給予易消化、細軟的半流質食品,如米糊、玉米面粥、蛋羹、豆腐腦、疙瘩湯、菜泥等。
直腸癌中晚期的主要臨床癥狀
1、便血。部分人表現為血液與大便相混,一部分人可能是血液附于大便表面。最常見的便血是暗紅色血,但也有部分人表現為鮮紅色血便。
2、肛門下墜,排便不盡。由于直腸腫瘤對直腸的刺激,患者容易出現肛門下墜或排便不盡的感覺(總是想上廁所,但每次排便都不多),多為中期直腸癌的表現。
3、排便不暢,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消瘦等。腫塊會引起腸腔狹窄導致排便不暢,多為晚期表現。有些腫瘤會向直腸周圍浸潤,有些病人會感覺有直腸下墜的表現,也有些病人會出現盆腔疼痛。
遺憾的是,癌癥早期常常沒有不適癥狀,有些患者會便血,但因無其它不適,易被忽略或誤以為是痔瘡。因此,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復查。
李忠教授預約通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