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世界最廣泛用到的植物油是什么嗎?
你知道這個植物油竟然和癌癥轉移息息相關嗎?
這個隱藏在食物背后的癌癥誘發者究竟是什么呢?今天科普君就和大家好好聊了聊世界上生產量最大的植物油——棕櫚油和癌癥之間的關系。
01“善變”的棕櫚油
棕櫚油是目前全球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而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
與其他油類不同,棕櫚油特殊之處在于“善變“。經過精煉分提的棕櫚油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
換句話來說,棕櫚油的大客戶還包括康師傅、雀巢、歐萊雅、藍月亮等,用來生產方便面、巧克力、口紅和肥皂等等,你平常隨處可見的東西。甚至在疫情期間棕櫚油的價格還發生了大幅的漲額,
一個如此常見的植物油居然爆出與癌癥復發轉移有關!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2新研究:棕櫚油加速了癌癥轉移風險
2021年11月10日,西班牙巴塞羅那科學技術學院、美國西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發表了題為:Dietary palmitic acid promotes a prometastatic memory via Schwann cells 的研究論文[1]。
研究者將細胞分別暴露在棕櫚酸(棕櫚油中的主要飽和脂肪酸)、油酸或亞油酸——里面的一種當中,暴露時間為四天,再將這些細胞移植到喂食標準飲食小鼠的相應組織中。
結果發現棕櫚酸會讓現有轉移灶的侵襲性和大小都顯著增加,而在油酸或亞油酸中并未觀察到這類顯著影響。同時促轉移癌細胞還會保留對高濃度棕櫚酸暴露的“記憶”。
也就是說即使從飲食中去除棕櫚酸,僅在短時間內接觸飲食中棕櫚酸的癌細胞仍能保持高度轉移。
隨后研究者們也表示:這一試驗證實了飲食代謝物會誘導穩定的轉錄和染色質變化,從而導致對轉移的長期刺激,但是現在提出飲食干預可以有效地阻止癌癥患者的轉移還為時過早,科學家們未來的主要焦點將是利用這些發現來產生抑制癌癥擴散的新型療法。
也就是說,棕櫚酸確實會對癌癥轉移產生影響,我們需要對飲食進行干預,但是對于是否需要禁用棕櫚油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建議。
這還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從飲食干預的角度而言,科普君認為適當的飲食調整還是很有必要的。
03 控制棕櫚酸的攝入,這些食物要少吃
棕櫚油由于其可以避免食物氧化,價格較低,耐熱性好等等原因,在一些加工食品中十分常見。
例如餅干、人造奶油、糕點、冰淇淋,巧克力等等食物中,它是常客;又或者它會作為煎炸油,出現在方便面、炸雞、炸薯條等食品中。
那我們應該如何控制棕櫚油的攝入呢?
小貼士
#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都需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是可能有棕櫚油的出現,而這類食物導致的肥胖也是乳腺癌復發的一大危險因素。
#減少外出就餐的次數,因為我們并不能保證這些食物制作所用的油是否安全健康。大家可以多在家中食用,多食用以蒸、燉、溫拌、白灼等方式制作的食材。
或許還有覓友們會問,那平時應該吃什么油才健康呢?
04 乳腺癌患者的選油攻略
橄欖油
橄欖油一直被認為具有降低癌癥風險的油脂。有調查發現,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的地中海地區,女性乳腺癌發生率都非常低。所以,要想通過飲食降低乳腺癌風險,不妨也將橄欖油劃入購物清單中[2]。
大豆油
不少人認為大豆里含有植物雌激素,可以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或增加乳腺癌術后的患者疾病復發。但大豆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最多的是亞油酸,而亞油酸又是人體必需脂肪酸,長期保持攝入更有利于降低癌癥風險。
花生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成分組成合理,含有4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36%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且富含維生素E。花生油能夠起到保護心血管和保護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調節自身免疫和調節代謝。但是花生油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所以大家在使用花生油要注意保存。
亞麻籽油
亞麻籽油是從亞麻籽中制取出來的油脂。亞麻籽油被譽為“陸地上的深海魚油”,也有人稱之為食用油中的“液體黃金”。根據找到的資料,亞麻籽常作為抗腫瘤和抗炎藥物的主要成分,在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癌癥發生率、防止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促進生長等方面均有顯著作用。總體來說還是一種有益的食用油[3]。
小貼士
#盡量只買小瓶裝。買回來的油可以放到油壺中使用,三個月內食用完是最好的[4]。
#吃油也要多元化。不時更換各種品種的食用油混著吃,才有助于達到營養均衡的狀態。
#變質油不要吃。如果一類油脂超過了建議存放的時間,打開時有異味,這樣的食用油大家可不要冒著生命危險勇當小白鼠“品嘗”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