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之聲】臧榮余教授談:中國十大原創研究評選助力中國原創醫學研究
第二屆金研獎-2021年度中國臨床腫瘤十大原創研究評選已于12月12日正式啟動!
速度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自薦哦↓↓↓
良醫匯腫瘤資訊開展腫瘤領域十大原創研究評選活動已連續數年,意在推舉具有重要影響力和里程碑價值的原創研究,致敬值得銘記的人物和成果。隨著該活動在業界的影響力的日益深遠,2020年良醫匯將該獎項正式命名為“金研獎”。
歲末年初之際,第二屆金研獎暨2021年度中國臨床腫瘤十大原創研究評選活動再次重磅來襲!【腫瘤資訊】特別邀請到第一屆金研獎獲得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臧榮余教授,講評金研獎設立的重要意義,以及臧教授的獲獎研究SOC-1開展的前因后果,和復發性卵巢癌的治療前景。
臧榮余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婦科腫瘤科主任1999年7月獲原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腫瘤學醫學博士學位
2002年獲上海市醫苑新星稱號
2005年獲浦江人才計劃
專長:晚期和復發性卵巢癌的臨床和轉化性研究
學術兼職:GCIG 執行委員(Board of Directors)
上海婦科腫瘤協作組(SGOG)組長
上海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委員
J Gynecol Oncol, World J Surg Oncol 編委
Gynecol Oncol,J Surg Oncol, EJSO, Int J Gynecol Cancer 等雜志審稿人
良醫匯腫瘤資訊連續發起了中國腫瘤領域十大評選活動,評選年度十大原創研究、評選活動得到了廣大腫瘤醫生的熱烈響應,也已成為中國腫瘤領域的重要獎項之一。作為首屆獲獎研究者,您可否談一談您對該活動的看法及獲獎感受?
臧榮余教授:金研獎是由良醫匯腫瘤資訊發起的評選中國腫瘤領域十大原創研究的活動,雖然是非官方協會的評選活動,但在業界的影響力非常之高。這一評選活動將會鼓勵臨床醫生更加努力去開展真正屬于中國的腫瘤學原創性研究。
作為第一屆金研獎的獲得者,我非常感謝良醫匯腫瘤資訊給我的這一殊榮,SOC-1研究是第一屆金研獎婦科腫瘤領域唯一獲獎的研究,未來會有更多的婦科腫瘤臨床醫生關注、申請這項原創性中國研究。
由您主導的SOC-1/SGOG-OV2研究在第一屆金研獎評選活動中獲得獎項,您可否談談您當時發起此研究時的初衷?您在研究初期是如何設立研究思路的?對于研究背景、方法及納入人群具體有哪些考量因素呢?
臧榮余教授:2004年,我們在Cancer雜志發表了一項關于復發性卵巢癌二次細胞減滅術的Ⅱ期單臂臨床研究,此后就開始準備做Ⅲ期研究,但在2004年時,這種Ⅲ期研究的開展非常困難,困難之處在于中國的患者和醫生對于循證醫學證據如何去遵循?
因為在我們的文章發表之后,第一次復發的鉑敏感復發卵巢癌患者就更傾向于選擇二次細胞減滅術,如果在隨機Ⅲ期研究中被分配到化療組,對醫生和患者來講都很難接受。因此從2004年一直拖到2012年,SOC-1 Ⅲ期研究才開始步入正軌。研究之初,為了更多病人實際獲益,我們設計的入組比例是2∶1,但后來發現入組非常困難,因此最后還是將入組比例調整回1∶1。
最初的3~4年入組速度比較慢,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視臨床研究政策的支持下,2014年至2019年這5年間入組速度明顯加快。
SOC-1研究于2021年在Lancet Oncology正式發表后,團隊不希望做過多宣傳,因為SOC-1研究從二次細胞減滅術獲益人群是有限制的,要求是第一次復發,而且是鉑敏感的,鉑敏感是指含鉑化療結束以后至少要6個月以上的無鉑間期。
而我們國家在卵巢癌規范化診療方面的規范程度相對還比較薄弱,很多一線治療不規范、患者卵巢癌知識培訓不到位,鉑耐藥、甚至三線四線等后線治療的患者看到我們這樣的研究都會來尋求幫助,因此,對我們形成了很大的壓力。
借助良醫匯腫瘤資訊平臺,我在此闡明,復發性卵巢癌手術獲益人群有明確限定的,患者而言,需要規范的一線診療和認知;手術醫生而言,需要有長期積累手術經驗,才能夠做到真正的肉眼無殘留手術,只有這樣,手術才有價值。
作為死亡率最高的婦科生殖系統腫瘤,卵巢癌被稱為“婦瘤之王”。目前一線治療十分關鍵,一旦患者發生復發轉移,二線或二線以上治療療效往往不佳,可否談談您對于未來復發轉移卵巢癌患者的后線治療發展的展望?未來這類患者的治療還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呢?
臧榮余教授:剛剛在12月2日,德國的DESKTOP III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而且是作為頭版的封面文章,這個研究真正推翻了美國的GOG-0213研究的結果。隨刊發表的述評指出,三項臨床試驗——GOG-0213、SOC-1和DECKTOP III發表以后,尤其是中國的SOC-1和德國的DESKTOP III,為晚期卵巢癌從不可治愈變向治愈,打開了一扇窗。
曾經在2010年,英國牽頭的一項針對復發性卵巢癌的臨床試驗認為,卵巢癌復發以后早治療和晚治療結果無差別,因為效果差,無法治愈,但這個研究的重要背景是當時的手術技術奠基石沒有夯實,早化療晚化療對患者來說,都是不可治愈。
SOC-1和DESKTOP III研究告訴我們,復發癌手術的兩個意義:一是如果隨訪規范,可以彌補由手術醫生造成的前次手術的不足;二是早發現、早手術,為患者提供了長期生存,甚至完全治愈的可能。
因為無論是DESKTOP III研究(我們也參與了DESKTOP III研究,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還是SOC-1研究,都發現二次手術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以前不做臨床試驗,我們完全沒有這樣的理念和客觀證據。
未來,對于復發性卵巢癌的治療,貝伐珠單抗或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雖然問題還比較多,例如加劇后線耐藥、部分患者失去手術機會、甚至縮短生存期,但合理的一線維持治療、復發卵巢癌手術加靶向維持治療,治愈前景更光明。
考慮到我們國家的國情,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需要重視:
第一:一線診療要規范。
第二:卵巢癌手術收費要有政策支持。目前,初次卵巢癌和復發卵巢癌手術,手術時間長、技術要求高、激勵機制薄弱。相比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中國卵巢癌外科手術醫生群體,包含三甲醫院所有婦科腫瘤手術醫生在內,無私的付出是巨大的,描繪了我們時代“一切為了病人”的群像。
因此,卵巢癌手術收費急需獲得物價和醫保政策的支持,以鼓勵更多的婦科腫瘤醫生,包括后備手術人才的培養。
第三:做好科普宣傳,提倡早診早治。我們的大學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公眾媒體,都要特別強調卵巢癌“早診早治”科普宣傳員作用。作為臨床醫生,做好手術公益培訓,希望中國婦科腫瘤外科醫生在卵巢癌手術水平上有大幅的提升。
致敬中國原創研究者,祝第二屆金研獎取得圓滿成功!
金研之聲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