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肺結節影像評估與全程管理,專家來劃重點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肺結節影像評估與管理重點有哪些?CTS2021給你答案!

    肺結節是指在胸部影像學中,表現為邊界清晰,直徑≤3cm,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實性和亞實性病變。肺結節的診治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點和討論的熱點之一,其病因復雜,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從而給診斷帶來了一定難度。所以,臨床醫生正確認識、管理肺結節,提高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水平,保證患者生存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2021年12月9至12日,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于福建廈門召開。會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李敏主任就“肺結節影像學評估與全程管理”一題進行了精彩的講解與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肺結節是肺癌早篩的關鍵

    李敏主任強調“肺結節的發現以及其后續的臨床管理是肺癌早篩的關鍵所在。”根據肺結節不同的大小、密度以及分布可分為不同的結節類型(圖1)。

    圖1
    而≤1cm的肺結節在CT篩查中占絕對大多數,其中,IA1期肺癌惡性結節經早篩后進行治療后,其5年生存率有92%;而對于原位癌、微浸潤癌(0期AIS及IA1期MIA)經早篩后進行治療,其5年生存率甚至可達100%。

    目前,全球對于肺結節管理策略可以分為3大板塊:

    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模型(Mayo模型、Brock模型、Herder模型)來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這里,李敏主任指出,數學模型對判斷肺結節良、惡性有一定的靈敏性和特異性,但總體來說,數學模型會有誤判的可能性。

    影像分級(LU-RADS分級):基于結節的大小、形態、分布及與血管的關系等進行影像分級(圖2)。

    圖2 注:SN:孤立性肺結節;GGN:磨玻璃結節;AIS:原位癌;MIA:微浸潤癌
    肺結節的自然病程:肺結節的生長速度常用容積倍增時間(VDT)來評估肺結節的良、惡性。
    那么,如何根據以上的評估模式來進行肺結節的臨床決策和全程管理呢?會上,李敏主任進行了相關解讀與分享,繼續往下看吧~

    實性肺結節

    直徑>10mm
    在肺癌早篩中,實性肺結節的檢出率是較高的,尤其是直徑>10mm以上的實性肺結節,臨床醫生應高度重視。可通過Mayo模型和形態學來評估肺結節可疑惡性程度(圖3),也可通過RADS分級來評估肺結節的進展(圖4),從而對肺結節進行決策與管理。

    圖3

    圖4
    直徑<10mm
    對于直徑<10mm的實性肺結節,其惡性概率只有2.2%,大部分的指南和共識推薦隨訪為主(圖5)。

    圖5
    也可通過RADS分級來進行隨訪(圖6)。

    圖6
    實性肺結節自然病程(生長速度)常用VDT來評估:

    1.VDT在30天-400天左右的實性肺結節,其為惡性可能性幾乎為100%;
    • 30天內病變迅速增大,應考慮感染、炎癥或淋巴瘤及部分轉移瘤(骨肉瘤或絨毛膜癌肺轉移瘤)

    • 倍增時間超過400天,提示可能為良性腫瘤或肺部感染后形成炎性肉芽腫

    2.實性肺結節2年無變化提示為良性。

    亞實性肺結節

    亞實性肺結節有純磨玻璃樣結節(pGGN)、混雜性磨玻璃結節(mGGN)。其中,pGGN中約有34%為肺癌,隨直徑增加,肺癌可能性會增加;而mGGN中有40%-50%為肺癌,隨直徑增加,肺癌可能性增加,其中的實性成分常常包含了侵襲性腺癌部分。
    對于亞實性肺結節,既往大多數臨床醫生會認為其為感染性病變或非感染性的炎癥,而隨著肺癌早篩的逐步推進,會發現很多早期肺癌的表現形式為pGGN,而這類病灶通常直接<10mm且不容易進行穿刺活檢。

    不像實性肺結節,其自然病程是逐漸增長的,亞實性肺結節(如果是惡性)的自然病程有著不同的表現(長期穩定→逐漸增長→假性縮小→穩定后進展),所以,自然病程是判斷亞實性肺結節發展的重要指導因素之一。


    亞實性肺結節自然病程:
    長期穩定:處于長期穩定的GGN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肺癌,而何時出現進一步的增長,是較難判斷的;
    逐漸增長:處于逐漸增長的GGN,即便是惡性,其增長速度還是比較慢的;換言之,這種增長速度較慢的惡性GGN可稱之為“惰性肺癌”。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也有增長得非常快的GGN。
    假性縮小:假性縮小是惡性GGN非常重要的自然病程。如圖7所示,如果患者在A、B、C階段進行就診,很多醫生會判定其為良性結節,而事實是,在D階段后的自然增長中,其實性成分有明顯增加。所以,臨床上遇到假性縮小的肺結節應盡早做手術。

    圖7
    穩定后進展:肺結節穩定后進展又可分同一病灶的穩定后進展(指肺結節在長期穩定后出現改變,一般需要做手術)和新病灶的穩定后進展(指多原發肺癌,需要及時進行手術)。

    亞實性肺結節的管理:
    李敏主任強調:“對于亞實性肺結節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把自然病程的理念融入進去。”具體管理流程如圖8、9:

    圖8

    圖9

    新發肺結節

    在肺結節早篩的過程中也極有可能發現新發的肺結節。新發肺結節的管理流程圖如圖10所示:

    圖10

    多發性肺結節

    對于多發性肺結節的評估和管理策略,李敏主任總結歸納為如下幾點:

    1.面對多發性肺結節建議單獨評估每個結節,并篩出優勢結節(優勢結節為最可疑的結節,其不一定為最大的結節);多發性肺結節的處理,原則上應根據優勢結節的情況采取相應臨床策略。
    2.對于多發性實性肺結節,應考慮肺轉移瘤、感染性肉芽腫(如結核、真菌)、非感染性肉芽腫等。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有助于判斷轉移性結節及其原發灶,對多發性肺結節診療有一定價值;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轉移灶3個月內可以明顯觀察到增大。
    3.對于多發性亞實性肺結節,應考慮多原發肺癌、感染性炎癥、非感染性炎癥等。如病灶在3個月內首次隨訪CT后無明顯變小、變淡或吸收,應考慮多原發肺癌的可能性;但PET-CT對于多發性亞實性肺結節的判斷有局限性。

    4.當對多發肺結節進行分類和采取最佳治療存在困難時,建議進行多學科診療(MDT)。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