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早期肺癌術后并發癥如何管理?“聽患者的話”療效更好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基于PRO的癥狀管理效果如何?原作者帶你看JCO最新研究。

    在以往的臨床實踐中,對于早期肺癌患者的圍手術期管理往往是根據臨床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判斷進行的,目前該體系已較為成熟。而近日,一項探究根絕患者報告結局(PRO)對早期肺癌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管理的研究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作為該研究研究者之一的四川省腫瘤醫院李強教授進行前線解讀。

    根據患者報告結局進行術后管理可行且有效

    Q

    醫學界:請問您和您的團隊開展這項研究的初衷是什么?研究的結果如何?

    李強教授:盡管臨床上一直在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但對于患者的管理卻往往是以醫生和護士的判斷為準,而國外早在十多年前便開始了以PRO為主的癥狀學研究。PRO是完全來自患者本人的主訴,其家屬和醫生均不能參與或干涉。

    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自主設計的量表來量化并收集PRO數據,從而排除人為干擾,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所有患者均在術前、術后(每天)和出院后(每周兩次)通過手機平臺上的PRO系統報告癥狀,最長持續4周。若5個目標癥狀(疼痛、疲勞、睡眠障礙、呼吸短促和咳嗽)中的任何一個評分≥4分(范圍:0-10分),臨床醫生便會對此做出干預。主要結局是出院時癥狀閾值事件的數量(評分≥4的任何目標癥狀)。
    結果顯示,在肺癌手術后基于PRO的癥狀管理是有效且可行的。相比手術后接受常規護理的肺癌患者,接受基于PRO的癥狀管理的患者在出院后4周內癥狀負擔較低[中位事件數,0(0-2)vs 2(0-3);P=0.007]、并發癥較少(分別為40.6%和21.5%;P=0.019),并且這一差距在第4周時可維持[中位事件數,0(0-0)vs 0(0-1);P=0.018]。


    落實“以患者為中心”,
    “聽患者的話”很關鍵
    Q

    醫學界:請問該研究有哪些新穎之處?請問該研究有怎樣的意義?

    李強教授:這項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醫務人員對“以患者為中心“這一理念的理解。

    在以往的醫患互動中,患者往往是相對“被動”的角色,經常有人調侃道“患者出院沒人管”。盡管部分患者出院后會定期到醫院復查,但大部分患者只有在出現嚴重癥狀時才會回到醫院進行檢查,這一問題在本研究中得到了一定解決。臨床醫生可以對有需要的患者進行線上溝通和建議,由此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還能避免很多醫患糾紛、改善醫患關系。
    此外,在早中期腫瘤的診療過程中,來自患者心理壓力的危害甚至超過了腫瘤本身。即便根治性切除已經能使早期肺癌患者達到痊愈,但患者術后往往仍會過于擔心自己的生存時長和生活質量,這種擔憂還會被術后的種種并發癥加劇。因此,根據PRO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盡可能回歸社會,將“被動”變為“主動”,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

    100%國產,
    “呼出氣”早篩研究結果或在年底出爐
    Q

    醫學界:請問您和您的團隊還在進行哪些相關的研究,能能否請您分享一下的進展和結果?

    李強教授:國家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了“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標。就肺癌而言,目前我國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8.3%,美國為18.9%,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數據來自約旦,為35%,日本位居第二,為31%。由此可見這項任務實際上非常艱巨。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做好肺癌的早期篩查至關重要。2017年,四川省腫瘤醫院團隊與四川大學團隊共同發現,肺癌患者的呼出氣中存在十余種肺癌相關的VOC(可揮發氣體)。目前我們團隊與其他多個中心正在聯合進行一項國家科技部的重點研發項目,旨在通過對呼出氣中的VOC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篩選出需要進一步進行低劑量螺旋CT的受試者。
    該研究使用量子級聯激光器對VOC進行檢測。與通過質譜儀檢測VOC的高成本、長耗時不同,量子級聯激光器可以更快檢測到VOC中肺癌標志物激發的特定波長激光,且更加經濟。
    總的來說,這是一次很好的“醫工結合”嘗試。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部分健康人免受CT檢查的輻射,同時也會為國家節約很大一筆資金。此外,這是一項在“全鏈條”實現“全自主”的國產研究,研究中使用的設備均為國產,這對擺脫歐美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也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的結果或在2022年底揭曉。

     
    專家簡介

    李強教授

    •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 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中心主任;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 中華醫學會胸心外科分會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常務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 四川省醫學會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 四川省抗癌協會第六屆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

    • 成都市醫學會心胸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