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杭州東方臨床腫瘤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1抗腫瘤新藥研究及腫瘤治療年終大盤點”于2022年1月25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圍繞頭頸部腫瘤、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及腸癌領域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進行年度盤點,為與會學者帶來一場學術盛宴!
Session 1
頭頸腫瘤治療大盤點
頭頸腫瘤專場特別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唐平章教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郭曄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超蘇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唐平章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免疫治療已成為頭頸腫瘤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免疫治療將惠及更多頭頸部腫瘤患者。
隨后,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楊坤禹教授對2021年頭頸部腫瘤治療進展進行了年終盤點,詳細解讀了頭頸腫瘤2021ASCO及ESMO會議上的重要研究成果,為腫瘤免疫治療在頭頸部腫瘤的臨床應用打好堅實的基礎。
郭曄教授圍繞頭頸部腫瘤的新藥進展進行了分享,郭曄教授表示免疫治療毫無疑問已成為頭頸部鱗癌的標準治療,而免疫聯合抗EGFR靶向治療是未來值得進一步探索的方向。聯合新方案在頭頸部腫瘤中層出不窮,希望能夠在早期研究階段尋找到可靠的biomarker來幫助精準篩選獲益人群。
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陶磊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朱國培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季冬梅教授分別從外科、放療科、內科的角度針對免疫治療在頭頸部腫瘤中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了討論。
Session 2
肺癌治療大盤點
肺癌專場特別邀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上海市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
周彩存教授對2021年WCLC/ESMO/CSCO肺癌大事件進行了盤點,全面梳理了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圍手術期治療進展、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治療進展、驅動基因陽性/陰性晚期NSCLC治療進展以及小細胞肺癌治療進展,為肺癌精準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周彩存教授、韓寶惠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胡潔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佳蕾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相加慶教授隨后針對早期NSCLC精準免疫治療獲益人群、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預防和處理以及NSCLC免疫治療未來的臨床研究方向進行了討論,期待精準治療和藥物創新為NSCLC的治療提供新的機遇。
Session 3
乳腺癌治療大盤點
乳腺癌專場特別邀請解放軍總醫院江澤飛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殷詠梅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江澤飛和殷詠梅教授表示,希望通過回顧近一年的研究進展,促進對乳腺癌臨床實踐爭議問題的思考與改進。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碧蕓教授分享了2021年度SABCS免疫治療進展,王碧蕓教授表示,免疫治療在乳腺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如是否所有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均需免疫藥物?pCR和EFS的關系如何,是否能夠提示預后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指標?這些問題尚待進一步探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佳藝教授回顧了2021年度乳腺癌放射治療研究進展,從早期乳腺癌的短程放療、區域淋巴結局部處理、精準醫學優化放療策略三個方面展開了詳細論述,期待越來越多高級別證據為乳腺癌放療的臨床實踐保駕護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鄭磊貞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柳光宇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陸勁松教授圍繞乳腺癌新輔助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腦轉移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Session 4
肝癌治療大盤點
肝癌專場特別邀請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秦叔逵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沈鋒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沈鋒教授表示,近年來,肝癌靶向及免疫治療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中國專家的研究成果獲得了世界認可。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孟志強教授分享了晚期肝癌系統治療的進展與思考,孟志強教授表示,肝癌系統治療一方面方法越來越多,療效也越來越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選擇越來越困難,療效難以評估等問題。目前肝癌缺乏指導治療的有效分子標記物,這也直是肝癌研究的熱點問題。如何在局部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中有序聯合及聯合時機等問題上仍然值得探索。
沈鋒教授分享了2021肝癌系統治療進展的光輝之路。沈鋒教授表示,肝癌靶向及免疫治療藥物不斷涌現,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更多選擇,但同時單藥療效尚有提升空間,單藥適應人群及應用原則應綜合考慮。免靶聯合已成為晚期肝癌一線標準治療方案,但是不同組合如何排兵布陣、單藥/聯合方案的優勢人群如何選擇以及聯合時機如何判斷,仍需進一步探索。此外,系統抗腫瘤治療的轉化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望提高中晚期肝癌的切除率。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陳曦教授、上海市長海醫院湛先保教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鄭亞新教授針對晚期肝癌轉化治療的策略選擇進行了討論。秦叔逵教授最后表示,2021年肝癌領域收貨頗豐,多個新藥獲批及臨床研究取得陽性結果,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希望通過肝癌多學科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的綜合運用,進一步延長肝癌患者的總體生存。
Session 5
胃癌治療大盤點
胃癌專場特別邀請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三位教授表示,2021年仍然是腫瘤領域飛速發展的一年,希望通過回顧和盤點近一年的研究進展,為我們的臨床實踐和臨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劉天舒教授對2021年胃癌領域研究進展進行了盤點。劉天舒教授表示,2021年諸多研究表明,免疫治療突破了化療和靶向治療的瓶頸,從后線逐漸發展到前線,免疫聯合治療晚期和局晚期胃癌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且安全性可控。晚期胃癌一線免疫治療正在不斷優化之中,免疫耐藥后的治療和二線后治療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輔助和新輔助治療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較大進步。此外,新的藥物、新的靶向免疫聯合策略不斷為胃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張俊教授聚焦于HER2陽性胃癌患者,從一線到后線,從新輔助到輔助治療等方面分享了HER2陽性胃癌的精準治療,并且盤點了目前正在開發的、并在臨床研究中顯示出有希望的抗腫瘤新型藥物,包括抗體偶聯藥物和免疫聯合治療等。張俊教授表示,新藥和新研究必將為HER2 陽性晚期胃癌患者增添更多選擇,HER2 陽性胃癌患者的治療將更加精準化、個體化。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鳳華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許青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盛偉琪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梁曉華教授、上海阿特蒙醫院周俊教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薛俊麗教授圍繞胃癌治療的新思路、新方法展開了討論。
Session 6
腸癌治療大盤點
腸癌專場特別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梁軍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潘宏銘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三位教授表示,結直腸癌的防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2021年在結直腸癌治療領域也取得了諸多進展,為結直腸癌精準診療提供了重要證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盤點了2021晚期結直腸癌治療進展。從免疫治療來看,免疫藥物已成為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型結直腸癌患者的首選治療,但對于微衛星穩定(MSS)型CRC結直腸癌患者,免疫治療療效仍然處于探索階段,藥物方案包括單藥、雙藥、聯合化療或聯合靶向藥物治療等研究。從靶向治療來看,靶向藥物的增多以及聯合治療方案的探索,為結直腸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心翔教授分享了熒光顯影技術在結直腸外科中的應用。李心翔教授表示,熒光顯影技術具備良好的淋巴結示蹤效果,有助于術中更好辨別腫瘤的淋巴轉移路徑。靶向熒光探針將實現結直腸癌個性化、精準化的外科根治手術,其應用前景有待于更多的探索研究。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宋純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章真教授、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尹路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彭俊杰教授圍繞局部進展期結直腸癌的治療模式、抗血管生成藥物在結直腸癌全程管理中的作用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小結
2021年是抗腫瘤新藥研發飛速發展的一年,在各個瘤種中不斷取得進展和突破。我國的創新藥物正在不斷崛起,研發實力逐漸增強,希望通過我國腫瘤領域學者們的共同努力,助推中國腫瘤新藥研究發展,為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貢獻力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