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悔,早知道就不切除膽囊了!” 劉叔在腫瘤科的診室上捶胸頓足。
劉叔在8年前因為膽囊結石做了切除手術,最近因為腹痛到醫院檢查。之前他就一直關注無膽囊的健康科普,看到有專家說“切除膽囊后近端結腸癌的發生率升高了4倍”,所以出現腹痛后他馬上到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正好查出來腸癌。
切除膽囊多年后患上腸癌,是必然還是巧合?難道切除膽囊真的會導致腸癌嗎?其實這是一件在醫學上爭議很大的事情,今天小艾就帶大家好好了解。
一、不起眼的膽囊,對人體究竟有多重要?
“肝膽相照”,膽囊位于右上腹,離肝臟很近,長約5cm,容積在20—60ml,呈倒梨形。膽囊的主要作用是存儲膽汁,24小時內可接納約500ml膽汁,并濃縮存儲。除了存儲,它也負責運送。在餐后40分鐘,膽囊排空約70%左右膽汁,參與到腸道的消化工作。
臨床上一般非必要不會建議患者切除膽囊,比如這幾種情況,膽囊還是不保留比較好:
1、膽囊炎、膽囊結石等癥狀嚴重,對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
2、急性炎癥有可能會發生積膿或破裂,對身體危害較大,嚴重的話可造成生命威脅;
3、膽囊息肉或結石的長期刺激,如果有較大的癌變風險,也需要切除。
二、切除膽囊會得腸癌嗎?
網絡上關于膽囊切除的說法眾說紛紜,其中不乏“切除膽囊會更容易患腸癌”的謠言。
對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外科劉海鷹主任表示,切除膽囊確實會增加腸道負擔。膽囊是參與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沒有了膽囊,膽汁就缺少了被濃縮的步驟,分泌后直接進入腸道,汁水稀薄,就會削弱消化功能,無疑就加重腸道負擔。
另有說法認為,切除膽囊后,膽汁中的膽汁酸在肝腸循環加快,次級膽汁酸在腸道生成增加,且代謝產物多有較強的致癌作用,因此有人認為,膽汁酸循環加快,可能增加大腸癌發病風險。
劉海鷹主任坦言,臨床上確實存在一些患者切除膽囊幾年或十幾年后,又發現了大腸癌。但目前醫學界還沒有證據確鑿的數據證實切除膽囊與大腸癌有直接關聯。“無膽”和“大腸癌”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或關系有多深,這些仍是未解之謎。
三、膽囊并非可有可無,切除會有哪些后遺癥?
在不少人的認知里,膽囊的作用可有可無,即使被切除,也不會對健康造成什么影響。然而臨床上,還是有一些患者在盲目切除后,不得不面對多種“后遺癥”。
1、消化功能下降
膽囊參與消化,當膽囊消失,患者就會出現持續的消化不良癥狀,包括腹脹、腹瀉等。
2、膽管結石發病率增加
失去膽囊,膽汁沒有了“蓄水池”,會造成膽管內壓力過大,從而引起膽總管代償性擴張。膽總管擴張較大,可能引起膽汁滯留,有誘發膽總管結石的風險。
3、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發生率升高
切除膽囊之后,膽汁涌入進入腸道。但受到胃酸的影響,大量的膽汁淤積在十二指腸內,逆流到胃部。胃部酸堿值升高,成為了細菌的“溫泉”,導致胃粘膜充血、水腫以及胃潰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病情嚴重,膽囊已經沒有功能,還是應該果斷地切除。否則保存一個有病的膽囊,相當于保存一個病灶,膽囊的功能發揮不了,膽汁的流向和切除之后差異不大,仍會對胃腸系統造成傷害。
四、如果沒有了膽囊,能活多少年?
被切除膽囊后,患者最關心的就是會不會影響壽命。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陳亞進表示,無膽囊一般不影響壽命,一個有問題的膽囊才影響壽命。
要想壽命不受影響,日常生活中,大家還是好好愛護自己的膽囊吧!
1、三餐規律,尤其是早餐
人在長達8小時的睡眠后,體內存儲很多膽汁。如果不吃早餐,膽汁沒有“用武之地”就會存儲在身體里,可能容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形成結石。
2、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烤肉、炸雞、麻辣燙、奶茶等,雖然誘人,但長時間進食高脂、高糖的食物,可能會使得膽囊變小,膽汁分泌旺盛,進一步刺激膽囊。
3、少坐多動
喜歡坐著或葛優癱的人,體力活動減少,內臟下垂,壓迫腸道,也可能會導致膽汁排泄不暢,從而降低膽囊收縮能力,致使膽汁淤積。
沒有膽囊不會威脅生命,但放任膽囊病變,帶來的后果往往不堪設想。本來小病釀成不治之癥,非常可惜。因此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動態監測,發現膽囊問題應采取積極措施,阻斷其惡變的道路。
參考資料:
[1]《“無膽英雄”更易得腸癌?》.廣州日報.2015-03-16
[2]《體檢查出膽囊結石,別慌!醫生指出,這幾種情況可以保膽取石》.上海天佑醫院.2019-12-04
[3]《膽囊小結石不處理 時間長當心變膽囊癌!》.金羊網.2016-04-2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