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免疫組化指標分不清,肺癌病理報告不會看?一文輕松搞定

    一起來學習!

    肺癌作為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診斷離不開病理這個“金標準”。對于腫瘤患者而言,疾病診斷最終要依靠支氣管鏡或者手術切除獲取的標本進行病理檢測來判斷。

    病理診斷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其它檢查都只是有助于醫生發現、判斷病情,或在治療過程中跟蹤治療效果。如CT、MRI等,即使在影像上發現有腫塊、病灶,都不能最終判斷病變的性質、類型,確診還要依靠病理診斷。

    一、什么是病理報告?

    病理報告一般分為三大部分:

    • 標本的一般信息;
    • 肉眼所見和顯微鏡下所見的描述。“肉眼所見”的是標本的大體描述,切下來的組織有多大,包括腫瘤的位置、大小、表面是否光滑、邊界是否清楚、周圍浸潤情況、周圍淋巴結情況等;
    • 病理診斷部分。“光鏡所見”是病理科醫生進一步用顯微鏡觀察到的腫瘤細胞的情況,主要包括細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質以及癌細胞間的排列生長方式等,但這些數據一般不會描述出來,在病理報告里只是一張彩色 /黑白的圖片。
    肺癌病理單,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病理診斷部分,它給出了所檢測的標本是否有惡性腫瘤細胞,以及惡性腫瘤細胞來源于哪種組織,簡單地說就是明確是不是肺癌,是小細胞還是非小細胞,是鱗癌還是腺癌。

    此外,如果腫瘤病變不典型,在病理報告內容中還需增添鑒別診斷的內容,而腫瘤的鑒別診斷常常運用免疫組化的方法來實現。

    最后一般都會列出免疫組化所檢測的抗原種類和陽性率,那么肺癌的常用免疫組化指標如何解讀嗎,有什么意義呢?

    免疫組化,即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是病理診斷中一種常用的檢測手段。即對送檢的標本,無論是小標本還是大標本,進行切片、染色,進而根據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顯色,以此來確定組織細胞內的抗原,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免疫組化對于病理診斷中腫瘤的鑒別診斷、肺癌類型的判斷,甚至對肺癌后續治療都是十分有幫助的。

    另外,免疫組化可用于肺癌分子分型的判斷,即運用免疫組化的方法進行基因檢測。

    二、免疫組化中“+”或“-”表示什么?

    • “+”代表免疫組化中顏色為陽性,也就是所檢測的指標有表達或有基因突變;
    • “-”則表示陰性也就是無法染色,即無表達或無基因突變。

    三、免疫組化常用指標有哪些?

    1、p63/p40、CK5/6和TTF-1:病理醫生用來區別腺癌和鱗癌的特殊檢測方式,明確肺癌是鱗癌還是腺癌類型。

    (1)TTF-1在超過70%的非粘液腺癌亞型中表達,小細胞肺癌、小部分未分化大細胞肺癌和非典型類癌、少數典型類癌表達TTF-1;而肺鱗癌、胸膜間皮瘤不表達以及肺的轉移性腺癌中,TTF-1幾乎均陰性。

    (2)p63/p40在超過90%的肺鱗癌細胞核強陽性,但有10%-33%的肺腺癌呈局灶性低水平表達。P40是P63蛋白的亞型,定位在細胞核。P40是特異性和敏感性最高的鱗癌標志物。與P63相比,P40在肺鱗癌中的敏感性與P63相當,而在肺腺癌和淋巴瘤中幾乎不表達,故而特異性也很高。

    (3)CK5/6正常時主要表達于鱗狀上皮細胞、導管上皮基底細胞、肌上皮細胞和間皮細胞中。超過75%的肺鱗癌CK5/6呈陽性,上皮樣間皮腫瘤高表達,2%-33% 的肺腺癌局灶陽性。

    (4)DSG3(橋粒芯糖蛋白)在85%-90%肺鱗癌中表達,肺腺癌幾乎不表達(<2%)。

    2、Ki-67(增殖指數)是與細胞增殖有關的指標,陽性率越高,腫瘤生長越快,組織分化越差,對化療也越敏感。肺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利用Ki-67診斷和分級。典型類癌的 Ki-67≤5%,屬于低級別,非典型類癌約為5%-20%,屬于中級別,大細胞肺癌≥60%,屬于高級別。
    3、乳腺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CA199、CEA、PSA、VIM等:用來鑒別是否是轉移性肺癌以及轉移癌的原發器官是什么。

    一般而言,轉移到肺的腺癌以乳腺癌、胰腺癌(CA199、CEA)、前列腺癌(PSA、PAP)、子宮頸腺癌(CEA、VIM)、子宮內膜癌(VIM)、結腸腺癌(CA199、CEA、CDX2)及間皮瘤(CK5/6、WT1、VIM)多見,通常轉移瘤與原發瘤具有共同的抗原表達。

    但是鱗癌可能來自食管、頭頸部、皮膚等部位,目前尚無有效的標志物可以用于肺原發性鱗癌與轉移性鱗癌的鑒別(科學家們要努力啊)。

    4、ALK、EGFR:EGFR、ALK是肺癌中常見的兩個分子類型,特定的癌細胞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可能影響治療癌癥的最佳方式,目前全世界都推薦肺癌患者一定要去檢測這兩個基因,因為一旦檢測出基因突變陽性,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藥物。在腺癌中開展的檢測較多,因為這種肺癌最常被這些基因突變影響。

    四、哪些情況下,才需做基因檢測?

    常規病理診斷后,如果診斷患者屬于腺癌、鱗癌等,才建議再做基因檢測。EGFR、ALK的基因檢測均有明確的指南和專家共識推薦。《中國EGFR與ALK陽性NSCLC診斷及治療指南》推薦,所有腺癌或者含有腺癌成分的肺癌,原則上都需要做EGFR和ALK基因檢測。

    另外,以前并不推薦鱗癌做基因檢測,但新指南中指出,獲取的小標本中由于鱗癌可能會混雜部分腺癌,因此,使用小標本進行病理檢測診斷為鱗癌的患者,如果是不吸煙的年輕女性,其它基因檢測為陰性時,建議做ALK基因檢測。


    穿刺標本也可以做EGFR、ALK基因檢測。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標本由于標本量充足,不存在什么問題,但小標本由于標本量有限,在進行檢測前需要做規范的質量評估

    主要評估兩個方面:

    • 第一,所取的標本有沒有腫瘤;
    • 第二,腫瘤的含量是否適合做基因檢測,因為做基因檢測需要足夠的細胞量提取DNA才行。
    因此,對小標本檢測前的質量控制是病理科質控很重要的部分。經過嚴格、規范的質量評估,發現小標本沒有任何問題后進行基因檢測,由于與大標本采用相同的檢測方法,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大標本之間沒有太大差異。

    五、EGFR在肺癌中的突變情況

    EGFR是肺癌中常見的一種突變基因,在這個基因上有很多片段,每個片段的異常對臨床用藥都可能有一定指導意義。EGFR中大部分的基因片段屬于敏感性突變,部分屬于非敏感性突變。
    而EGFR-E746、EGFR-L858都是EGFR基因檢測中,針對一些片段所檢測的位點,當EGFR-E746、EGFR-L858出現“+”時,說明有基因突變,如果出現“﹣”時,說明沒有基因突變。

     
    除了這兩個檢測位點外,還需要檢測其他位點,查看檢測位點對應的基因片段是否出現突變。當檢測出某些片段存在基因突變時,患者一定要及時咨詢臨床醫師或者病理醫師,該片段基因突變陽性是否適合使用靶向藥物,醫生都會給出專業的建議。

    目前中國的專家共識中,推薦免疫組織化學(IHC)、聚合酶鏈反應(PCR)以及熒光原位雜交(FISH)等方法檢測ALK基因。只要推薦的方法中有任何一種方法檢測出ALK為陽性,都表示患者需要進行靶向治療。在檢測方法中,有一種比較常用的免疫組化方法為Ventana IHC。通過Ventana IHC檢測出ALK為陽性時,可以直接進行后續的靶向治療,不用做其它分子檢測。

    六、不同基因檢測方法,所需要的時間也不 一樣

    以檢測ALK基因為例:

    • 采用Ventana IHC這種免疫組化方法大約1-2天就可以出結果;
    • 采用FISH(熒光原位雜交)時大概需要3-4天出結果;
    • 采用PCR(聚合酶鏈反應)這種比較復雜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則大約需要5-7個工作日出結果(國際上要求兩周之內出基因檢測結果)。

    七、基因檢測的準確率高嗎?

    任何一種生物學檢測方法,準確率都不可能達到100%。但是,目前國際、國內共識中推薦使用的基因檢測方法,都是經過大量實驗數據驗證和臨床評估的,都能很好地表現腫瘤的基因狀態。所以,雖然不同的基因檢測方法敏感性、特異性之間稍有差別,但總體而言,只要是通過了國家官方認證的檢測技術,都可以使用。

    八、病理報告該如何解讀?

    病理報告的解讀,應當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主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每個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和它的性質有關系,所以要求肺癌術后的患者,前期一定要復查詳細。患者復查需做胸部和腹部強化CT,至少半年做一次頭部的CT。如出現骨頭疼,一定要去復查骨掃描。肺癌患者開始服用靶向藥后,如果沒有發生耐藥的話,醫生會建議患者持續服用。
    參考文獻:

    1.J Thorac Oncol. 2019 Mar;14(3):377-407.Best Practices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tic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Lung Cancer.

     
    2.Lancet Oncol. 2012 Jan;13(1):e23-31.EGFR exon 20 insertionmutation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eclinical data and clinicalimplications.

     
    3.Mol Cancer. 2018 Feb19;17(1):52.The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anaplastic lymphomakinase (ALK)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