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跨一步就是癌癥!
有一種病和癌癥僅僅只有一步之遙,它就是癌前病變。說它是小病也罷,很多人往往就是長期的忍,“忍”出了癌癥。
2月27日,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癌癥報告,2016年我國一共有406.4萬癌癥新發病例,241.35萬癌癥死亡病例,也就是說每天大約有1萬人患癌。如果能控制好癌前病變,恐怕可以避免很多悲劇。
一、癌的形成需要10年到30年,很多人卻一忍再忍
癌癥可分為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
人體內,一個正常細胞從增生到異變,再到完全癌變,實際的過程極其漫長。具體來說,當你發現這個細胞出現異常增生時,并判斷有癌變可能,如果再繼續發展,就有可能發展為癌,這個過程就叫做癌前病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在《腫瘤防治的思考》學術報告時,介紹正常細胞發展到具有侵襲性的腫瘤需要10到30年,這一期間都叫做癌前病變。在這些癌前病變當中也不是所有病變都會發展成癌,大約三分之一可以成為長期存在不發展為癌癥,三分之一會發展成為對病人有危害的癌癥,還有三分之一會恢復到正常。
這也就是意味著,其實從癌前病變到癌癥,是可以阻斷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拖著不管“忍”出癌癥。
二、查出這些小病,要及時干預
癌前病變具有雙向性,而日常生活中,這些常見的癌前病變可控可逆,但也要求患者及時干預。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和胃潰瘍都有可能進展為胃癌,但癌變概率較低約1%。建議淺表性胃炎患者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者,每1~2年查一次胃鏡。
2、腺瘤性息肉病
較為常見,可單發,多與遺傳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關,癌變概率100%。建議50歲以上者,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每年進行1次肛門指檢。發現息肉,及時切除。
3、肝硬化
一般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導致,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細胞性肝癌。乙肝伴肝硬化者應每半年體檢一次,主要查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控制病毒載量。
4、黏膜白斑
常見部位在口腔或外陰處。由于鱗狀上皮過度增生和角化,可表現為白色斑塊,若不及時干預,發展為鱗狀細胞癌的概率較大。發現異常的黏膜白斑,及時到醫院檢查。
三、出現這幾種癥狀,癌癥可能已經來到
癌癥的早期都會出現一些癥狀,但這些癥狀往往由于不典型,容易被大家忽視。因此,防癌控癌還是需要保持警惕,尤其是發現身體出現以下幾種癥狀:
1、消瘦、乏力
這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特異性癥狀之一,大家往往會因為工作壓力、飲食方面等出現體重下降、疲勞乏力等表現,但這也是癌癥共有的癥狀。如果一個月內沒有增加運動量、減少飲食,體重卻出現莫名其妙的下降10%,就應該予以重視。
2、發燒、貧血
這類癥狀往往與流感、肺炎等疾病相似,同樣會被人誤判。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就要注意,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就常會有發熱,一般為持續性低熱。
3、沒胃口
當天氣炎熱、或有一頓吃得過飽,可能會影響到人們的食欲。但有一些癌癥,如消化道癌,包括胃癌、胰腺癌、肝癌等,也可能由于腫瘤影響,消化不良,引起食欲下降。
4、部位出現腫塊
不管身體哪個部位,尤其是乳腺、頸部、腋窩等體表出現腫塊或淋巴結腫大,切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女性發現乳房腫物,更要分外當心,有可能是乳腺癌的信號。
5、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癥狀之一,特點是陣發性刺激性嗆咳,總感覺喉嚨有痰,咳不凈感。一般伴少量白色泡沫痰,繼發感染則可能出現膿痰。一般抗炎2周無改善,應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癌癥是一種慢性疾病,癌細胞的發展和生長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癌癥的防控不是發現才來預防,而是在癌前病變時就加以控制。因此,當出現上述現象中的任意一項癥狀,都請不要忽視,建議及時進行癌癥的早期篩查,排除健康隱患。
參考資料:
[1]《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6》.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2022.02.27
[2]《癌前病變可控可逆8種情況早做干預》.抗癌防癌[j].2019-06-11
[3] 《癌前病變?!我要得癌癥了嗎?》.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2019-05-28
[4]《您知道癌癥的早期癥狀嗎?》.健康指南:醫療保健服務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