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衰老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但對于細胞衰老大家了解嗎?
細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則是永久性的細胞周期終止狀態。它會導致細胞在形態和生理上發生重大變化。
1.細胞大小和形態(更大和更不規則的形態)
3.溶酶體增加(溶酶體蛋白的上調和溶酶體增加)
4.線粒體累積(衰老細胞表現出線粒體的增加)
5.細胞核改變(蛋白LaminB1的缺失)
細胞衰老形態學改變
在2022年最新提出的第三版cancer hallmarks,可根據這些標志物評估腫瘤的細胞衰老情況。
cancer hallmarks
下面簡要介紹一篇基于衰老細胞的腫瘤治療方法,作者主要從誘導腫瘤細胞衰老和選擇性殺死衰老細胞兩個方面探討了當前的一些抗腫瘤策略。
癌基因(如HRASV12)的激活會觸發生長停滯,稱為致癌誘導衰老(OIS),這在1997年首次在體內得到證實。在此之后,在2005年,OIS的概念被擴展到多種致癌模型中,包括淋巴瘤、前列腺癌、肺腺瘤、增生性垂體和黑色素細胞痣。
由致癌基因BRAF突變引起的黑色素細胞痣通常會持續衰老數十年,以避免進展為黑色素瘤。同樣,腫瘤抑制基因的丟失,如Pten,也可以誘導原發性前列腺上皮衰老,稱為PTEN丟失誘導的細胞衰老(PICS)。P53通路在OIS和PICS中起核心作用。在OIS中,癌基因的激活會導致DNA損傷。這進而激活了P53,從而導致衰老。
化療或放射療法,都能誘導癌細胞衰老。低劑量的化療特別會使人類癌細胞的衰老狀態,而高劑量的化療則會誘導細胞凋亡。機制上,許多化療導致癌細胞的DNA損傷,從而通過激活ATM-CHK2和ATR-CHK1激酶介導的P53-Rb通路而觸發衰老。拓撲異構酶I和II的抑制劑,如阿霉素、依托泊苷和喜樹堿,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癌癥,并已被證明在DNA超線圈解開后會擾亂DNA鏈的連接。
這導致大量DNA損傷和p53及其下游靶點CDKN1A和PAI1(也稱為SERPINE1)表達增加,從而導致衰老。鉑類藥物,如順鉑、卡鉑和奧沙利鉑,也通過DNA交聯引起廣泛的DNA損傷,導致衰老。雖然相當多的現有化療藥物具有誘導衰老的能力,但在大多數癌癥中,細胞凋亡反應占主導地位。
放射治療被廣泛應用于多種癌癥的治療。這種抗癌治療可以誘導不可修復的DNA損傷反應,進而激活ATM或ATR和p53-p21途徑介導細胞凋亡和細胞衰老。與化療不同的是,這種治療可以局部應用,因此對正常組織的附帶損害較小,因此也可能減少繼發性癌癥。
衰老細胞的一個特征是上調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抑制蛋白,如Ink4a和p21,以誘導細胞周期停滯。相比之下,癌細胞通常上調CDK水平,以便在細胞周期中進行進展。因此,抑制CDK或提高CDK抑制蛋白水平的藥物目前正在研究用于誘導衰老的癌癥治療。
特別是,CDK4和CDK6(以下簡稱CDK4/6)對于在從G1期到S期的進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許多人類癌癥中過表達。CDK4/6抑制劑模仿INK4A的功能,能夠誘導多種癌細胞衰老。最后,XL413或TAK931通過抑制激酶CDC7抑制DNA復制,從而誘導肝癌細胞衰老。
如上所述,復制性衰老是對端粒磨損的反應。癌細胞通常通過重新激活端粒酶活性來規避這一點。到目前為止,許多抑制端粒酶復合體的化合物已被確定為抗癌治療的候選藥物。其中,BIBR15和GRN163L是有效誘導衰老和抑制癌細胞增殖的有效端粒酶抑制劑。然而,GRN163L用于延緩衰老的治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這種化合物也可以誘導人胰腺癌細胞的凋亡。
另一種誘導衰老的方法是通過調節癌細胞的表觀基因組。地西他濱抑制DNA甲基轉移酶導致CDKN2A啟動子CpG富集區去甲基化,誘導Ink4a和ARF表達和衰老。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Vorinostat也可以上調多種腫瘤抑制基因的表達,如CDKN2A和TP53,并可以通過這兩條主要途徑在不同的癌細胞系中誘導衰老。
細胞衰老的啟動和維持依賴于癌細胞中經常受損的P53。在小鼠模型中,Tp53的基因修復通過誘導衰老反應導致肉瘤和肝癌的消退,而在淋巴瘤的治療中則觀察到了凋亡反應。此外,衰老誘導伴隨著SASP的上調和免疫細胞對腫瘤的募集,這表明衰老的癌細胞被有效地清除。目前,幾種激活P53的化合物正在開發中。
例如,MDM2抑制劑Nutlin 3和RG7112可以干擾p53-MDM2的相互作用,其可以在人類癌細胞模型中(野生型TP53)誘導衰老。值得注意的是,p53-MDM2復合體的破壞也可以誘導細胞凋亡,而不是衰老。另外,PTEN基因突變的細胞發生早衰,而表達PTEN基因的癌細胞發生凋亡。此外,PTEN的失活導致p53介導的衰老和抑制小鼠的腫瘤形成。
考慮到人類癌癥中TP53和RB1通路的頻繁突變,以及這些通路參與衰老反應,科學家們猜測癌細胞大多對誘導衰老具有抵抗力。然而,情況并非如此:幾乎所有的癌細胞都可以在體外使用DNA損傷劑或AURK抑制劑而衰老,這與RB1和TP53突變狀態無關。顯然,這些基因對腫瘤細胞衰老只是起到調節作用,并不是誘導腫瘤細胞衰老的必要因子。
有趣的是,衰老細胞分泌的因子,除了傳達“請殺死我”的信息之外,還會對周圍細胞產生影響。
可喜的是,雖然衰老的腫瘤細胞可以讓周圍的腫瘤細胞被“強化”,但衰老細胞本身是無法再分裂增殖的,那么衰老細胞“清除劑”派上了大用場。
衰老“清除劑”清除衰老細胞
衰老細胞的特征之一是染色質結構的變化,從而導致基因表達的變化。這些改變可以影響細胞基本生理過程,如細胞凋亡的調節。這些過程可能會導致衰老細胞特有的、新的脆性的獲得,這些脆性可以被作為“清除劑”的藥物的靶點。下表總結了目前“清除劑”在癌癥中的應用,機制,臨床前證據和臨床研究(如下表)。
在延緩衰老的萬里征途上,清除衰老細胞作為一種潛在策略被廣泛關注。而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衰老細胞也是“功勞”不小。利用衰老細胞對抗腫瘤不失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在腫瘤這一特殊的微環境下,衰老細胞也會不小心成為“幫兇”,因而如何檢測,利用并且清除衰老細胞是未來科研工作者探究的主要方向。
基于衰老細胞治療的展望
參考文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