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近年來,MM領域進展迅速,每月都會有大量學術成果產生。緊跟學術進展是臨床醫生的必修課,但血液科醫生的日常工作忙碌,很難花大量時間將所有進展一一精讀。
“菲凡血液云課堂——骨髓瘤文獻精讀工作坊”系列旨在通過對MM領域的優秀文獻精讀,了解MM精準診治的前沿新知,探尋MM的優化診療策略,望為MM臨床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改善MM患者的生存及預后。
本期為您帶來6月精選文章,整理MM國際分期系統第二版修訂(R2-ISS)的亮點內容,并特別邀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魏永強教授進行解讀,讓我們一睹為快!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605179/ (IF=44.544)
精讀要點
●研究背景:新診斷多發性骨髓瘤(NDMM)患者表現出不同的預后。2015年發布的修訂版國際分期系統(R-ISS)是目前NDMM患者的標準風險分層模型。
o R-ISS在綜合考慮ISS、間期熒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出的高風險染色體異常(CA)[del(17p)、t(4;14)(p16;q32)或t(14;16)(q32;q23)]和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后確定了3個風險組;
o 中位隨訪時間46個月時,不同風險組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如表1所示;
表1 R-ISS風險分組及不同風險組患者的中位OS
o R-ISS主要局限性包括:
①62%的患者被歸類為中危(R-ISS II),但實際上R-ISS II可能包括不同進展/死亡風險的患者。
②最近,未納入R-ISS的1q獲得(3個1q拷貝)/擴增(≥4個1q拷貝)(1q+)被證明是NDMM的獨立不良預后因素。
● 研究方法:EMN在歐盟支持的HARMONY項目的支持下,收集了16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10843例NDMM患者的數據,根據最能預測無進展生存期(PFS)和OS的疾病基線特征開發并驗證了新的評分系統R2-ISS。
○ 在一線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在誘導或鞏固/維持治療期間均接受了至少一種免疫調節藥物(IMiD)和/或一種蛋白酶體抑制劑(PI);
○ 患者納入ITT分析,分為訓練集(15個臨床試驗中的7072例患者)和驗證集(UK NCRI Myeloma XI試驗中的3771例患者),評估終點為PFS和OS。
● 研究結果:
○ 在訓練集(n=7072)中,中位隨訪75個月時,多變量分析顯示,ISS、del(17p)、LDH、t(4;14)和1q+對OS和PFS的影響最大,根據這些變量對OS和PFS的影響為每個風險特征賦值,如表2所示。
○ 新增的不良預后因素1q+作為OS的統計學顯著預測因子,其HR值為1.45(95% CI, 1.29-1.63);作為PFS的統計學顯著預測因子,其HR值為1.33(95% CI, 1.20-1.48)。
表2 R2-ISS中各風險特征賦值
○ 根據總分將患者分為4個風險組,4組的中位OS和PFS如表3所示;
表3 R2-ISS風險分組及不同風險組患者的中位OS和PFS
○ 獨立驗證集(n=3771,其中1214例患者有計算R2-ISS的完整數據)驗證了該評分系統的預后價值,如圖1所示。
圖1 R2-ISS分層的NDMM的生存結果
(A)訓練集的OS;(B)驗證集的OS;(C)訓練集的PFS;(D)驗證集的PFS
● 研究亮點:與R-ISS相比,R2-ISS納入了獨立不良預后因素1q+,其累加評分方法考慮了多種CA共存的預后意義,可以更好地對大量中等風險NDMM患者進行分層,該評分的累加性有助于在未來實施新的預后變量。
○ 1q+在NDMM中非常常見,約40%的患者出現這種異常,對訓練集中存在該風險因素的患者(n=2770)的多變量分析明確證實了其在NDMM患者中的預后作用。
○ 與R-ISS相比,R2-ISS研究的隨訪時間更長(75.5個月 VS 46個月),有助于更精確地分析患者OS;
○ R2-ISS評分能很好地識別4組預后不同的患者,而R-ISS只能識別出3組;
○ R2-ISS具有靈活的累加評分的優勢,可以在MM領域出現新的預后因素時再次更新。目前尚未納入的許多其他因素,如循環漿細胞、TP53突變、1P32缺失、λ輕鏈基因易位、髓外病變、Myc失調等也與不良預后獨立相關,未來有可能納入基線風險分層;
○ 此外,進一步區分1q+中1q獲得(3個1q拷貝)與1q擴增(≥4個1q拷貝)對NDMM患者的預后作用,可能進一步改善風險分層。
○ 這項分析中,R-ISS中的t(14;16)預測OS的作用顯著,但預測PFS的作用不顯著,因此未納入R2-ISS評分。
● 討論:
○ R2-ISS的主要局限性是符合移植條件(TE)的患者,特別是在訓練集中,比不符合移植的(NTE)患者更有代表性。由于需要長期隨訪以建立影響OS的預后模型,因此目前無法在接受新藥聯合治療(如含卡非佐米的治療方案以及包括單克隆抗體的三聯和四聯治療)的患者中驗證R2-ISS。
○ R2-ISS未來還需要長期隨訪并在更多患者人群中評估以進一步改進:
①R2-ISS評分已在入組臨床試驗的NDMM患者中驗證,未來還應在真實世界的患者中進行驗證;
②未來還需進行長期隨訪,在接受新聯合治療的患者中驗證R2-ISS;
③高靈敏度評估的微小殘留病(MRD)陰性結果被證明可以克服基線預測風險因素帶來的不良預后,通過將R2-ISS和MRD結合,可以在大量NDMM患者中實施依據風險和MRD進行治療選擇的策略;
④探索R2-ISS評分在復發/難治性MM患者中的價值。
2015年R-ISS危險分層體系的發布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對MM患者進行預后分期的工具,相比于ISS分期系統,R-ISS分期系統整合了MM患者的遺傳學背景、腫瘤負荷以及腎損害指標,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患者的預后情況。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染色體1q+在初發MM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40%以上,而且被證實為MM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但是,R-ISS分期體系中并未包含這項遺傳學異常,因此對R-ISS分期系統進行重新修訂顯得意義重大。
本文通過對多個大規模MM臨床研究的長時間生存分析及驗證,制定了新的MM危險分層體系——R2-ISS,新的分期系統中納入了遺傳學1q+、去除了相對少見且對PFS意義有限的t(14;16),結合權重積分累加的分期方法,更為精準地將MM患者分為4個預后組,這樣的危險分期也更加利于精準治療的實施。
但是,任何分期系統都有不足之處,對MM危險分層體系的不斷探索才是文章的重大意義所在。隨著對MM發病機制的不斷認識和治療藥物、治療手段的不斷發展,MM危險分層體系也應與時俱進,適應臨床需求。
魏永強 教授
-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淋巴瘤和漿細胞疾病亞專科主任
-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漿細胞疾病學組 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多發性骨髓瘤專業委員會 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骨髓瘤與漿細胞疾病學組 委員
-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血液學分會多發性骨髓瘤學術工作委員會 委員
-
廣東省醫學會血液學分會 委員
-
廣東省免疫學會血液免疫學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淋巴瘤分會 常務委員
-
廣州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