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便血了一次,結果就查出了腸癌晚期,這也太令人難以接受了,難道腸癌早期都沒有癥狀的嗎?”
后臺收到了一位粉絲的私信求助,2020年中國新發腸癌患者高達56萬例,而其中不少人已確診就處于進展期或者晚期的狀態,難道腸癌真的悄無聲息嗎?
一、便血有哪些原因?
據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院汪翼醫生介紹,隨著飲食習慣、生活壓力等改變,便血現象在日常非常常見。出現便血一般與兩種原因有關:
1、痔瘡
痔瘡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是排便之后,血液和糞便是分開的,呈鮮紅色。出血量時大時小,出血量較大時可噴射出來,較小時則為點滴而下。若患者排便用力,會有腫塊由肛門突出,但肛門無疼痛感。
2、消化道出血
便血還與消化道損傷有關,如結腸、直腸出血,患者會有便血表現,主要與腸炎、腸癌、息肉有關,后期患者便血時還伴有粘液,血液為暗紅色的血塊,同時伴有惡心、腹痛、腹瀉癥狀。
二、為啥便血就查出了腸癌晚期,難道早期沒有癥狀嗎?
在我國,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根據國家癌癥中心赫捷院士團隊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主要五大癌癥——肺癌、胃癌、食道癌、腸癌及乳腺癌確診時為晚期的比例高達52.8%。
很多人出現癥狀才出檢查,結果卻已經是晚期,為啥腸癌出現癥狀大多數是中晚期?
1、身體有“容錯功能”
機體對疾病的“容忍度”要比我們想象得更高。當疾病初期,機體只當是小孩子“初次”犯錯,并不會過于“苛責”,往往不會影響身體整體感受,大腦也不會感知得到。
2、腫瘤在早期、癌前病變期癥狀不明顯
普通人去就診,往往是典型癥狀次數增加,有明顯的便血、腹痛等,這個時候大多是腫瘤已經發展到一定時期。
大多數腸癌由腸息肉發展而來,較小的腸息肉并不會讓身體有不適感,若沒有進行腸鏡檢查,根本無法發現異端。當腸息肉惡變成腫瘤,引起出血量增大,或導致排便習慣改變,人們才會注意到。
三、腸癌其實是“傻子癌”,很好預防
腸癌的中后期預后并不理想,但并不意味著它的惡性程度很高。恰恰相反,它是最笨、最好預防的腫瘤。
為什么說腸癌是傻子癌?
腸癌的發病原因簡單明了,基本90%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慢慢演化而來。從黏膜到息肉,大約需要10—30年;從息肉到癌,又需要5—15年。在這些時間里,哪怕有一天,意識到要去做個腸鏡,及早發現息肉,并將其切除掉,那么發展成癌的可能性已經消除了。
也就是說,想要預防腸癌,定期檢查少不了。尤其是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腸鏡篩查,可以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
那么腸癌高危人群包括哪些?
1、達到高發年齡的人
年齡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
2、有相關病史、家族史的人
有腸道特殊疾病者,患有腺瘤、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炎性腸道疾病等;有大腸癌家族史者,尤其直系親屬有大腸癌者,其罹患率要高出2-4倍。
3、體重肥胖的人
體質指數>24為超重;>28為肥胖。另外腰圍以及腰臀比,男性腰圍大于90厘米,或腰圍/臀圍之比>0.90;女性腰圍大于80厘米,或腰圍/臀圍之比>0.85,也屬于肥胖。
4、有相關癥狀出現的人
持續一段時間的有腹瀉、便秘交替癥狀;排便習慣與過去大不相同,大便性狀發生變化等,如出現血便,或是腹部經常性隱痛。
四、這些習慣,越早改變越好!
腸道病變與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密切相關,想要減少腸道刺激,這些行為要及早更正。
1、胡吃海喝
飲食是結直腸癌發生的相關因素之一,致癌飲食主要包括:高脂飲食、低膳食纖維攝入、食用過多腌制食品等。另外,飲酒也是腸道疾病的一大誘因,酒精會促進消化道血管擴張,導致消化黏膜表面被破壞,促進致癌物的吸收。
2、久坐不運動
不少打工一族,上班期間基本在座位上就沒怎么移動過。有時候加班,甚至一坐就是6、7個小時,坐姿會減緩胃腸道蠕動,增加糞便在腸道的堆積時間,讓致癌物有更多機會接觸腸粘膜。
3、吸煙
吸煙被確定為主要致癌因素之一,它不僅可以傷害肺部,增加肺癌概率,也會促進腸癌發生。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發生腸癌的可能性更高。
4、熬夜
熬夜最直接影響就是導致內分泌紊亂,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同時影響DNA修復能力,增加細胞突變的機會。
預防腸癌的關鍵就在改正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很多人確診腸癌是往往是第一次腸鏡,平時對體檢不夠上心。腸癌是中國高發的五大癌癥之一,小艾希望每個人都能遠離它。#健康真知計劃#
參考資料:
[1]汪翼.出現便血,要排查原因、積極治療[J].家庭生活指南,2019(11):73.
[2]中華腫瘤雜志2019年10月第41卷第10期.ChinJOncol,October2019,Vol.41,No.10
[3] 《為什么大多數腸癌一發現就到了中晚期?》.四川省人民醫院. 2022-04-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