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又稱胃脘痛,是因寒邪、飲食、情志及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機郁滯,胃失濡養,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往往同時兼具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噯氣反酸、腹脹等癥狀。西醫病因主要為胃黏膜受損、消化緩慢,中醫病因主要為外邪犯胃、飲食傷胃、脾胃虛弱等。
在中醫上,胃痛常見的證候分型有以下幾種:
(1)寒邪犯胃型:胃痛暴作,惡寒喜暖,皖腹得溫則痛減,遇寒則痛增,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2)食滯腸胃型:胃痛,皖腹脹滿,噯腐吞酸,或吐消化不良的食物,吐食痛減,或大便不爽。
(3)肝胃氣滯型:胃脘脹悶,攻撐作痛,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
(4)胃熱熾盛型:胃痛,痛勢急迫,泛酸嘈雜,心煩,口苦或黏。
(5)瘀阻胃絡型: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絕按壓,或大便色黑。
(6)胃陰虧虛型:胃痛隱作,灼熱不適,嘈雜似饑,食少口干,大便干燥。
(7)脾胃虛寒型:胃痛綿綿,空腹較嚴重,進食后緩解,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大便多溏。
根據不同證候分型,飲食上有以下建議:
(1)寒邪犯胃者:飲食宜溫熱、易消化,如熱粥、面條等,忌食生冷瓜果、辛辣、油膩的食物。
(2)脾胃虛寒者:應食用溫中、散寒、理氣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紅糖、蘿卜等。
(3)肝胃氣滯者:應食用理氣和胃解郁的食物,如蘿卜、柑橘、玫瑰花等,悲傷郁怒時暫時不要進食,不要吃南瓜、山芋、土豆等食物。
(4)食滯腸胃者:應控制飲食,疼痛時暫禁食,等到病情緩解后,再吃一些寬中理氣消食的食物,如蘿卜、金桔、檸檬等。
胃陰不足者:宜進食潤燥生津的食物,如牛奶、豆漿、梨、藕等。
(5)瘀阻胃絡者:應進食行氣活血的食物,如山楂、刀豆等。
(6)胃火熾盛者:飲食應該清淡、溫涼,如西瓜汁、絲瓜等,不要吃辛辣肥膩的食物。
當胃痛發生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胃痛持續不已,疼痛較為劇烈時應臥床休息,緩解后可下床活動。
(2)食滯所致疼痛可以用探吐法。
(3)飲食以易消化、富有營養、少食多餐為原則;忌食粗糙、辛辣、肥膩、過冷或過熱的食物;胃酸過多者,不宜食用醋、檸檬、山楂等太酸的食物;疼痛劇烈、有嘔血時應暫禁食。
(4)另外,緊張、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會引起肝氣郁滯,導致胃痛發作或者加重,所以應該正確認識疾病,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以利于疾病的恢復。
(5)脾胃虛寒患者發作時可在胃脘部熱敷,或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闕等穴,有溫中健脾、和胃止痛的作用;胃痛實證者,可進行穴位按摩,取中脘、內關、足三里等穴,肝胃氣滯者可加用肝俞、期門、太沖等穴。
胃痛患者康復后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避免過度勞累。
(2)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注意新鮮衛生,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進食過冷或者過熱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戒煙酒。
(3)保持良好的心情,學會控制情緒。盡量避免緊張、焦慮、憂郁的情緒。
(4)查明引起胃痛的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證。如果胃痛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應定期做相關檢查,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