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電熱水壺燒水了!”
鄰居張阿姨從來都不用電熱水壺燒水,而且還見人就說電熱水壺里面的不銹鋼會析出重金屬,長期喝電熱水壺燒出來的水會慢性中毒、致癌。
如果你在網上看到的“科普”文章多了,進廚房里走一圈,就會發現不少“致癌”廚具,除了電熱水壺外,電飯鍋、不粘鍋、硅膠鍋鏟等都曾經被人扣上“致癌”的名頭,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一、電熱水壺燒水,會重金屬超標致癌?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電熱水壺常用的內膽是什么,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內膽包括有不銹鋼、陶瓷以及玻璃材質。玻璃和陶瓷的自然不必說,本身就不含有重金屬。
而不銹鋼材質的內膽,從理論上有重金屬析出的風險,因為燒水會讓內膽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但是實際上一項實驗檢測發現,正常燒水不會引起重金屬析出。
實驗人員先用4%濃度的醋酸裝滿熱水壺連續沸騰30分鐘,這樣做更能考驗熱水壺在極限情況下的表現。在煮沸完成后,將熱水壺放入暗室靜止24小時。24小時后,將水壺內的醋酸取出放入專業的儀器內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重金屬析出的含量為0。
也就是說,在煮沸平常根本不會用的酸性水分時,電熱水壺都不會有重金屬析出,日常煮水更加可以放心,但要注意購買品質合格的電熱水壺。
除了電熱水壺以外,日常常用的電飯鍋、不粘鍋的涂層也有很多人質疑,有人說涂層上的物質是致癌物,長期用對健康非常不利,這是真的嗎?
二、電飯鍋、不粘鍋的涂層有毒會致癌?
電飯鍋和不粘鍋的涂層其實就是特氟龍,特氟龍特氟龍具有耐酸、耐堿、耐油以及耐高溫的特點。即便是脫落后進行人體,也不會被身體消化、吸收或富集,而是會通過糞便而排出體外。
那么,加熱使用的過程中特氟龍會分解嗎?
特氟龍的性質相對穩定,安全使用溫度上限為260℃,超過這個溫度時可能會分解產生一些有害物質,人體吸入后對健康不利。但我們日常正常烹飪時的最高溫度一般在200℃左右,與安全上限值還有一定距離,所以無需過多擔心。
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涂層脫落嚴重,就不建議再使用了,因為沒有了涂層,食物可能會更加容易焦糊,也更加容易和裸露的出來的內膽產生反應。
在使用不粘鍋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不能用金屬的鏟子,否則容易刮花涂層。但有人說硅膠鍋鏟在高溫下使用會析出有毒物質,以至于讓很多人不敢用,這個說法可信嗎?
三、硅膠鍋鏟高溫炒菜有“毒”?
硅膠是一種合成橡膠,結合硅、碳、氫、氧以及其他元素生成的,其可在-60~250℃之間保持穩定,只要不是在強堿、氫氟酸環境下可以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日常炒菜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這個區間,所以不必擔心。
為了驗證這個結果,青島市消保委進行了一項部分硅膠鏟以及模具的產品比較實驗,實驗共選取了20批樣品,分別將樣品送入220℃的烤箱,熱空氣老化10小時,模擬日常使用中的高溫環境。
在10個小時后,對樣品進行冷卻,并選取硅膠產品的一部分進行制樣,隨后將樣品浸泡在4%乙酸和50%乙醇的食品模擬器內,在100℃下浸泡4小時,結束后再將樣品蒸干。
最后再對樣品內的硅膠遷移量進行檢測,硅膠鏟的遷移量大多集中在1.5~3.0毫克/平方分米,硅膠模具的則集中在1.0~2.0毫克/平方分米符合國家標準GB 4806.11-2016的要求(≤10毫克/平方分米)。
生活中,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上述的這些廚具,而是這兩種鮮少被人提及的廚具。
四、這些廚具,真的要當心
1、鋁鍋
鋁鍋具有熱分布均勻以及輕的特點,但日常如若長期使用鋁鍋進行高溫煎炒或是用金屬鏟與鍋底碰撞,可能會導致鋁大量析出,長期攝入鋁元素會加速人體衰老的速度。
2、變色塑料筷子
塑料筷子的材質一般是以三聚氰胺和甲醛為原料制成,當遇到高溫時筷子容易分解析出有害的化學物質,會給人體帶來傷害。當發現日常使用的塑料筷子出現變色、發白、開裂等,要注意及時丟棄。
關于各種家用電器廚具的謠言一直存在,學會甄別謠言非常重要,切不可因為一些莫須有的謠言,而讓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
參考資料:
[1]《3·15消費實驗室|硅膠鍋鏟高溫炒菜有“毒”?實驗揭開硅膠制品“真面目”》.半島都市報 2022-03-09
[2]《不粘鍋還是“不!粘鍋”?不粘鍋表面涂層真的有毒嗎?》.成都市場監管.2019-11-16
[3]《看真相丨電熱水壺會導致重金屬中毒?其實,陶瓷杯風險更高…》.看看新聞Knews.2017-03-1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