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描述:病人于2019年9月15因黑便入醫院檢查,做胃鏡取活檢,活檢結果為胃體腺癌,完善腹部增強CT,發現胃體胃壁增厚,胃周淋巴結腫大。
化療前胃鏡報告
通過上面胃鏡報告可以看到圖2顯示胃黏膜潰瘍,黏膜皺襞僵硬,范圍大概5*3cm,提示周圍黏膜堤樣隆起,皺襞中斷,這些都是惡性潰瘍的表現形式。胃鏡顯示其余食管黏膜,胃角,胃竇,十二指腸黏膜無明顯異常。鏡下診斷胃潰瘍,胃癌可能。遂胃鏡過程中在潰瘍處取活檢,病理診斷腺癌。那么胃癌診斷明確,但是單純根據這個胃鏡報告看不出來具體分期。只能根據范圍,腫瘤大小初步判斷中期可能大。
那么,要進一步完善其它檢查來完成胃癌的分期診斷。需要了解有無遠處轉移,以及胃壁增厚的范圍,胃周圍淋巴結轉移的數目,位置,制定后續治療方案。首先需要完善胸部平掃CT及腹盆增強CT,如圖。
初次診斷時胸腹CT報告
胸部平掃CT的目的就是了解有無雙肺轉移,有無胸腔積液及有無明顯的縱隔淋巴結轉移。甚至雙肺有無炎癥/肺氣腫/肺大泡等基礎疾病。該報告顯示雙肺沒有問題。
那么,接下來看腹盆CT報告,為題小彎及胃底胃壁增厚并突破漿膜,說明胃腫瘤范圍較大,同時浸潤胃壁深度較深,侵透全層,分期胃T4a。同時發現食管下端周圍有腫大淋巴結,不除外轉移可能。腹盆CT順便發現十二指腸憩室,不用處理。副脾,常見的脾臟發育異常,對健康沒有影響,不用處理。
該患者是外院檢查,其實按照標準的胃癌分期檢查,還需要完善頸部超聲,除外頸部淋巴結轉移,需要超聲胃鏡,進一步明確胃壁浸潤深度及胃周淋巴結轉移情況(如果沒有超聲胃鏡的話,這部分作用可以由腹部增強CT代替)。
通過以上的基本分期檢查,可以做出胃癌的臨床分期,cT4aN+M0。屬于局部進展期。考慮腫瘤范圍廣,浸潤深,胃周淋巴結腫大,先做新輔助化療效果可能會更好。
于是給與SOX(奧沙利鉑+替吉奧)方案化療,分別于9月25日,10月16日,11月20日,12月15日進行了4期化療。化療結束一月余復查,胃鏡結果如圖。
化療4周期后胃鏡報告
胃鏡仍能看到病變處潰瘍,由于該胃鏡報告沒有描述范圍,所以不容易與化療前對比,但從胃鏡圖上反應,效果不是很明顯,仍能較清楚顯示潰瘍位置,但也沒有明顯增大。再看復查腹盆增強CT情況,如下圖顯示。
化療后胸腹盆CT報告
根據CT報告看,仍能明顯看到胃壁增厚,根據前后厚度及強化表現看,病變無明顯變化。按照RECIST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看,該患者化療的效果屬于SD(穩定)。其實,胃底也是化療有效的一種表現,但也反映出該胃癌類型對該化療方案不很敏感。因為有化療敏感的患者,2個周期后胃壁腫瘤明顯縮小,甚至有化療4周期后腫瘤完全緩解(CR),不過這個比例很低。
那么該患者后續如何治療?
在實際臨床實踐中,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案。一是不再考慮繼續化療,手術治療。一般首選腹腔鏡探查,看看有無腹腔轉移,如果沒有腹腔轉移,可行手術切除的話,那么可以直接行根治性全胃切除,同時完成標準的D2胃癌淋巴結清掃,如果有條件的話,術中可給予腹腔熱灌注化療(因為腫瘤突破漿膜,有腹腔轉移的風險)。術后根據病理結果,如果癌細胞變性壞死比列低,說明化療效果的確不好,那么需要更換化療方案繼續化療,完成圍手術期共8周期輔助化療。
二是更換化療方案,繼續化療2周期后,看腫瘤是否縮小,爭取降期。同時可以選擇有效的化療方案,因為術后化療的有效性短期內無法驗證,因為腫瘤切除后沒有了評價的指標。
胃癌化療
該患者新輔助化療方案是胃癌目前的一線化療方案,如果效果不是很明顯,說明腫瘤的惡性度比較高,一定程度反應患者預后不太好。換句話說,術后復發風險比化療效果好的患者要高。但不是絕對,影響患者預后因素很多,這只是其中一個小的方面。對于這部分患者,要充分發揮手術的價值,也就是說手術要盡可能規范標準,無瘤原則,根治原則要掌握好。術中加做腹腔熱灌注化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