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是一種與癌癥或癌癥治療相關的、痛苦的、持續的、主觀的乏力感或疲憊感,與活動不成比例,常伴有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影響進一步治療,擾亂其日常生活甚至加速患者死亡。
癌因性疲乏特點癌因性疲乏不同于普通的疲乏,它發生快,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不能通過休息來緩解。臨床上可出現無精力、虛弱、懶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沮喪等多種表現形式。癌因性疲乏同時還伴隨相關癥狀,如疼痛、焦慮、抑郁、惡心、胸悶、睡眠差等。大量研究顯示,導致癌因性疲乏的相關因素有許多,如癌癥治療、貧血、藥物刺激、惡液質、代謝障礙、心理不適、睡眠障礙、疼痛等。
癌因性疲乏分為以下幾種證型:脾胃虛弱,氣血兩虛型。《素問?痿論》曰:“脾主身之肌肉。”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四肢肌肉依賴于氣血的濡養,故脾氣虛損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活法機要》曰:“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腫瘤患者多以脾虛為本,脾氣不足,氣血生化無源,機體失其濡養而倦怠乏力,治當益氣健脾,養血補虛。
陰虛肝郁,氣機失調型。《素問?六節臟象論》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肝五行屬木,木曰曲直,肝氣不利,疏泄不及,則關節、筋脈、肢體伸展不暢。“肝體陰而用陽”,肝血為肝主疏泄的基礎。肝血不足,血不養肝,則肝之疏泄條達不及,內傷五臟之氣,臟腑氣機紊亂,氣血失調而疲乏無力。治當疏肝解郁,養陰柔肝。
腎精虛損,陰陽兩虛型。《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張景岳明確提出“五臟之傷,窮必及腎”。五臟精氣受損,久則腎中精氣化生無源,加之癌毒侵襲,進一步耗損腎中精元,終致腎中精氣大傷。腎為先天之本,腎中水火是人體陰陽之根,腎中精氣虧損,機體元陰元陽不足,則“五臟皆衰,筋骨解墮”。治當滋陰補陽,補腎填精。
氣滯血瘀,絡脈不通型。《丹溪心法?六郁》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普濟方》言:“人之一身,不離乎氣血,凡病經多日治療不愈,須當為之調血。”腫瘤患者臟腑功能失調,氣機升降功能受損,氣滯則血瘀,瘀久則入絡,故瘀血內阻是腫瘤及其并發癥的重要病因。治當理氣活血,化瘀通絡。
癌因性疲乏屬于“虛勞”的范疇,是以臟腑虛損、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虛損性、消耗性、進行性證候的總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壯人無積,虛則有之”。由于癌因性疲乏病機錯綜復雜,西醫尚無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案,對此,中醫中藥便凸顯出其獨特的優勢。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患者臨床特點不同,辯證選方用藥,比如內服益氣養陰、益氣健脾等中藥湯劑可有效改善疲乏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對抗病魔。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