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gi8ie"></td>
  • <li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li>
  • <td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d>
    <td id="gi8ie"><noscript id="gi8ie"></noscript></td>
  • <table id="gi8ie"><option id="gi8ie"></option></table>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這類癌癥不致命,江湖人稱「輕松癌」,過度治療不可取!

    癌癥早篩查出陽性怎么辦?普通人面對一紙癌癥診斷書,尤其是在篩查中發現的早期癌癥,可能都會想著早切早輕松,盡快把腫瘤切掉,積極治療,實現臨床治愈。

    然而并非所有早篩中發現的癌癥都值得你去挨這一刀。

    比如說前列腺癌,發展緩慢,很多患者終身都不會發病。有人還給前列腺癌、甲狀腺癌這類致死率極低的惰性癌癥起了個外號——“輕松癌”

    最近頂級醫學期刊NEJM上,一項納入1600余名患者,隨訪時間長達15年的研究再次證明了前列腺癌不需要積極治療,無論是手術切除還是放療,最后死于前列腺癌的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都和主動監測沒有顯著差異[1]。研究人員也建議更多的權衡前列腺癌治療的收益與危害。

    前列腺癌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癌癥,在男性中可以占到29%左右,排名第一[2]。在上世紀90年代初,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試開始在美國被廣泛用于前列腺癌的篩查,立馬讓美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激增,甚至在美國的癌癥發病率變化曲線上留下一個尖峰。

    但與前列腺癌極高的發病率相對應的是前列腺癌緩慢的發展速度。很多前列腺癌患者甚至能在不經治療的情況下存活數十年,不出現前列腺癌相關的癥狀。甚至歐美不少老年男性是在死后才發現他們的前列腺里有癌細胞。

    而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療,無論是手術還是放療,都有可能引起一系列讓人難以啟齒的不良反應,比如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篩查中發現的前列腺癌有必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嗎?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前列腺癌檢測和治療研究小組對英國1999~2009年間,經PSA篩查發現的1643名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進行了研究。

    這些患者中位年齡62歲,按1:1:1隨機分配接受主動監測(545人)、前列腺切除(553人)或放療(545人),其中1610人完成了中位15年的隨訪。

    總體來說,主動監測組中腫瘤轉移的發生率確實更高一些。主動監測組共有51人在隨訪期間發生了轉移,占比9.4%,而前列腺切除組和放療組分別有26人(4.7%)和27人(5.0%)發生轉移,大約是主動監測的一半。

    但是,手術和放療在減少轉移上的優勢并沒有轉化成生存率優勢

    三組患者的前列腺特異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沒有顯著差異

    隨訪期間,主動監測組有124人死亡,其中17人(3.1%)死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切除組共117人死亡,12人死于前列腺癌(2.2%);放療組115人死亡,16人死于前列腺癌(2.9%)

    無論是全因死亡率還是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三組之間都沒有顯著差異。

    具體來說,在三組患者中,首要的死亡原因都是其它癌癥,共計造成了164例死亡;其次是心血管疾病,共計造成101例死亡。相比之下,死于前列腺癌的總共才45人,只占了全部死亡數的12.6%。

    其它癌癥和心血管疾病是三組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研究人員認為,鑒于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療的相關副作用,更積極的治療可能弊大于利。臨床醫生需要仔細權衡疾病進展風險與根治性治療對泌尿、腸道和性功能的短期和長期影響,避免過度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日本女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