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會存在很多的想當然,就是不仔細看指南和規范,覺得這個病就是這么治療的,但實際經常是錯的,甚至可能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這就是專業水平欠缺的表現。
我也有錯誤的觀念和想當然,很多都是日常的診療活動中同事或上級灌輸的知識,有些是很好的有用的,但也有些是錯的。
今天說一個診療錯誤,當我發現自己錯的時候,冷汗涔涔,內心充滿了羞愧和不安,需要好好的檢討自己,為什么作為醫生,表現的這么不專業?
失血性休克是嚴重的急癥,可能威脅生命。多種疾病比如創傷可以導致大出血,腫瘤患者也可能出現,比如胃癌合并大量出血,宮頸癌出血等,我也碰見過多例這樣的患者。
腫瘤患者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療,通常的認知是想辦法,同時需要快速大量的補液,先晶體液后膠體液,先鹽后糖,糾正休克。這是基本常識,但知道這些遠遠不夠。
以前在搶救失血性休克的腫瘤患者,我們的理念也是這樣,趕緊快速的大量補液,包括晶體液(比如生理鹽水)和膠體液,讓血壓盡量正常,解除休克,越快越好。
但這是錯的,因為歐洲指南明確指出了兩個關鍵點:
(1) 補液的目標不是正常血壓,而是偏低的血壓,收縮壓80-90mmHg。收縮壓也就是人們說的高壓,80-90mmHg才是最合理的范圍,盡可能一直保持,直到明確的大出血停止。
但是,即使我所在的北醫三院屬于頂級醫院,腫瘤內科醫生大多數對這一點并不了解,不會有這個意識。而是存在普遍的錯誤觀念,要大量快速補液到正常,100mmHg甚至110mmHg以上,會覺得安心。(但實際上,病人風險更大)
(2) 失血性休克中,要盡量避免輸生理鹽水,而是使用平衡電解質溶液(林格液),即使需要輸注生理鹽水,最大用量是1000-1500ml。
我也從來沒有這個意識,補充生理鹽水需要非常謹慎,盡量避免使用。在既往的臨床工作中,就曾經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大量輸注生理鹽水,明顯超過1500ml,自以為這是對的。但實際上反而可能讓患者死亡率升高。
(這當然不是我一個人的錯,參與失血性休克搶救時,經常是2名醫生甚至多名醫生共同,沒有人指出這個問題)
很多讀者可能疑惑,為什么指南這么規定,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指南發現這么做患者搶救成功率最高,也就是發現既往把血壓升高到大于90mmHg,輸生理鹽水大于1500ml,患者的死亡率是升高的。
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大量輸生理鹽水雖然看著血壓的數值正常一些,但實際上更容易稀釋血液,破壞血液的凝血功能的平衡,導致出血反而止不住。血壓比90mmHg更高雖然看著更正常,但血壓偏低時反而出血慢,血壓高一些時反而出血快一些,不易停止。
舉例說明:古代戰爭中,士兵經常有受刀劍傷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而昏迷的,但一部分士兵在血壓下降不多的時候,出血會因為血壓下降慢慢停止,士兵逐漸又恢復神智,逐漸能吃喝,撿回一條命。
對于這種士兵,如果當時有現代的醫生可以干預,適量補液和輸血,會恢復的更快,死亡率更低。但是如果醫生不太專業,大量快速且不停的補液,尤其是多輸生理鹽水,那士兵很可能死亡率更高,因為出血反而不容易自行停止。
歐洲指南的英文版不貼了,找到了一個創傷后出血的歐洲指南,從國內的論文找的,發在中華急診醫學雜志,見下圖,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失血后出現的休克的急救。(備注,中華雜志的文章,相對可信度高的多)。
寫的非常清楚,所以有些指南的知識,是和常規理念不符合的,就像這個,失血性休克時,把血壓保持正常反而更危險,而應該讓血壓在偏低的范圍。
我以前參與的惡性腫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案例并不多,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但無可否認的是,當時參與搶救的醫生們,無論職稱如何,都對急救指南了解不夠,提供的是相對低質量的醫療搶救,事實上患者的死亡風險會比高質量的醫療會更高一些。錯了就是錯了,我認為必須承認這一點,而不是找各種借口否認。
也不用嘲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水準,讀者中有同行的,可以捫心自問知不知道這些關鍵知識。諸位讀者,也可以去詢問別的醫院非急診科和非ICU的內科醫生,有多少人知道在患者出現失血性休克時,高壓的維持目標是80-90mmHg,并且需要盡量避免用生理鹽水,要用也最多1000-1500ml。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比例可能比你們想象的還低。很多醫生還是像以前的我一樣,看了些教科書知識,然后想當然的靠經驗進行臨床診療,這是不對的,哪怕搶救了再多的患者也不對。
醫學就是這樣,非常考驗醫生的專業水平,哪怕一位醫生一心為患者好,專業水平不夠也可能會犯錯,如果醫生一心為了錢,那更是容易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傷害患者的生命。請不要這樣,醫生需要盡力為患者提供符合指南的高質量醫療。
最后,請讀者和有些同行注意:我寫的是失血性休克的搶救,休克有很多類型,治療的指南并不一致,不要拿別的指南比如感染性休克的指南來駁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