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秋分葉落日漸寒,晝短夜長寒暑平。隨著“秋分”節氣的到來,酷熱不再,天氣轉涼,是大家最為直觀的感受。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后,降溫速度明顯加快,若不及時保養,易寒氣侵體,導致脾胃功能下降,誘發腹瀉等胃腸疾病。因此,秋分時節要特別注意養護脾胃,預防腸道疾病。
仲秋養生:收斂閉藏
秋分過而夜漸涼,早晚溫差明顯,造成癌患免疫力下降,極易導致外部致病菌入體,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導致小病不斷。
秋分時節,為了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養生秉持“陰平陽秘”的原則。陰平陽秘意為陰氣平和,陽氣固密,陰陽保持相對平衡,則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因此,面對秋涼,癌患要特別注意保暖,及時增添衣物。
仲秋養生:調適心神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季氣候轉變,易使人感到焦慮和惆悵。秋風和秋雨往往伴隨著天氣陰沉、氣溫下降、白天縮短等因素,這些因素會導致情緒的轉變,使人更易陷入愁緒之中。
因此,秋分時要注意調控情緒,可以多出去散散步,保持神志安寧。
仲秋養生:
潤燥為主,適當溫補
秋燥傷津液,對于處在治療期的癌癥患者來說,更易引起咽喉不適、皮膚干裂、便秘等燥癥。因此,筆者推薦大家食用一些具有滋潤、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藕、荸薺、芹菜、白果、柚子等,緩解這些不適癥狀,保持身體內環境平衡。
秋老虎退去,氣候轉涼,此時可以適當溫補。如食用山藥、枸杞子、黑芝麻、黑豆等,滋補腎氣,增強體質。
針對秋分節氣涼、燥的特點,筆者為各位推薦幾個秋季養生的穴位。
魚際穴
魚際穴位于第一掌骨外側的中點赤白肉際處。
用一手拇指垂直按揉另一只手的魚際穴,以明顯能感到酸痛為度,按壓兩分鐘,左右交替,可以早晚各一次。
按摩魚際穴可解表、利咽和化痰,對咽痛、打噴嚏等感冒的早期癥狀效果明顯,同時對于秋季流感、過敏性鼻炎有預防作用。
天容穴
天容穴在下頜角的后方,靠近氣管和喉嚨,古代稱之為“肺系”,具有傳遞水濕的功能,可以起到很好的清咽利喉、潤肺解燥的效果。
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輕輕按壓或做打圈,并配合緩慢的吞咽動作。
長期操作對嗓子有保護作用,天容穴可稱為清咽潤喉的“護嗓穴”。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屈膝而坐,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需均勻柔和,以有輕微酸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3至5分鐘,兩側交替按揉。
揉按太溪穴能改善患者因秋燥引起的咽干、口渴、手腳冰冷等情況。經常按一按,健康不請自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