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說:“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一個人的情懷格局有多大,他能承受的委屈就有多大,理性使然,他一往無前的信念就有多堅定!
臨床上,筆者接診過許許多多因顧慮眾多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最后無可奈何才選擇中醫“碰運氣”的患者。
誠然,面對生死,誰都不愿冒那50%的風險。但是,如果多一分理性選擇,再多一份信念支撐,你所堅持并風雨無阻地走下去的路,終點即是光明。
筆者有這么一位病人,姓甘,是位老領導,胰腺癌晚期。來上海看診前,腫瘤醫院給他下了“沒有治療價值”的定論。
交談下來,我認為他是一位非常冷靜、沉著、理性的人。
據我們臨床觀察,那些執著認真、一絲不茍、有時近乎于自我較勁、好糾結等性格的人,屬于胰腺癌患者的敘事特點,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全看如何轉化。
辨證之后,我給他的建議是先做手術,然后因為胰腺癌對化療不敏感,所以后續治療將通過中醫藥進行調整,同時嚴密觀察。直到今天,他已經臨床康復8個年頭。
回首治病歷程,他非常感慨,說如果不是良醫“引路”,他恐怕已經死了四回:首次檢查,被誤診為“沒事”;第二回,被醫院“放棄”;第三回,是化療的“泥潭”;第四回,若不是中醫,不可能度過轉移復發這道“坎”。
老甘一步一步理性地走過來,每一步都會把利弊考慮得很透徹,然后堅定地、從容又充滿底氣地走下去。多年來,他堅持每年自購癌癥康復著作贈予新的患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患友們帶去新的希望。
在筆者看來,老甘又何嘗不是別人的“指路良醫”呢?
甘先生的理性與從容,在于不偏聽、偏信,不盲目為了“治病”而把身體搞垮。面對胰腺癌及其他難治性癌癥,我們提出以下應對智慧:
·能爭取手術的,應盡量爭取;患者情況無法進行手術的,不能勉強手術;
·對于沒有明確肝、脾轉移指征的,是否需要化療,可慎重評估,不化療未嘗不可;
·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的效果往往更優,而且中醫藥治療是很有必要的,且需要慢慢加以調控;
·優化生活習慣、控制飲食、調理情緒是康復的關鍵。
保持理性,擁抱智慧,前路終將撥云見日,康復之路愈見光明。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